穹窿地貌有哪些地方 张家界地质公园构造形迹及统计分析
推荐答案
这个穹窿地貌有以下地方:
1,四川威远 。拥有高达640余平方公里的穹窿地貌,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地质奇观"。
2,荣县 。拥有双溪沟、葫芦口、茅仙洞等地的穹窿地貌。
此外,穹窿地貌还有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景点。
其他回答
张家界地质公园构造形迹及统计分析张家界地质公园位于木耳山-向家溪背斜东南翼靠近核部一侧(图3-1)。园区构造形迹主要为木耳山-向家溪背斜和三组垂直节理,局部发育一些小褶皱(图3-2)。
图3-1张家界地质公园构造图
一、木耳山-向家溪背斜
木耳山-向家溪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下志留统龙马溪群,两翼依次为中志留统罗惹坪组,中泥盆统小溪组、云台观组,上泥盆统黄家磴组、写经寺组,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大隆组,下三叠统大冶群,中统嘉陵江组、巴东组,上三叠统和中侏罗统。
背斜轴线呈S状弯曲,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向。由西南向北东,在黄官塔一带呈北北东向延伸,到陈家湾后逐渐转为北东东向,中坡附近轴线又转为北北东向延伸,至粟垭界附近再转为北东向,到水塘背斜核部被断裂破坏,其后轴线由划子溪大致成北东向延伸至湖塌而倾伏封闭。
背斜脊线呈波状起伏,南段核部地层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群,粟垭界附近似有倾没之势,核部地层为下三叠统大冶群,随后脊线又升高,北段核部出露中、上泥盆统。
背斜轴面南段在陈家岭至中坡附近向北西歪斜,西北翼岩层倾角多在40°左右,东南翼一般为15°~25°。北段轴面正常,两翼岩层产状基本对称,倾角一般为40°~55°。大堡山附近因断裂影响,东南翼岩层倾角变大,向家溪附近因断裂造成南东翼岩层向北北西方向倒转,褶皱较紧密,为线状褶皱。
图3-2薄层灰岩中的小褶曲
图3-3张家界地质公园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二、园区节理
张家界地质公园园区广泛发育3组垂直节理(图3-3,表3-1),第一组走向北东-南西,第二组走向北西-南东,第三组走向近南北。3组节理倾角基本上都在80°以上,极少数倾角较缓的节理倾角也在60°以上。3组垂直节理相互切割,控制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形地貌的演变。但在张家界地形地貌的演化过程中,各个景点往往主要发育两组节理,各个景点地形地貌的演化也主要受其中两组节理控制。
表3-1张家界地质公园节理产状统计表
续表
在张家界天下第一桥景区近水平的厚层砂岩中发育两组垂直节理(图3-4~图3-7),一组走向NW—SE,另一组走向NEE—SSW,两组节理倾角均超过80°,近直立。在两组近垂直节理的切割下,近水平的厚层—块状砂岩被切割,形成垂直裂缝,沿两组垂直节理的侵蚀作用形成垂直的峭壁、岩柱;随着风化作用的持续进行,下部岩层坍塌,形成天然石桥。
图3-4天下第一桥景区垂直节理
图3-5天下第一桥景区
图3-6天下第一桥景区节理产状统计图
图3-7天下第一桥景区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在张家界金鞭溪景区,发育3组垂直节理(图3-8~图3-10),第一组走向NEE—SSW向,第二组走向NWW—SEE向,第三组近SN向。
在黄石寨景区,控制黄石寨周边地貌景观的节理主要有3组(图3-11~图3-13),最发育的是近东西向的一组垂直节理,其次是NE、NW向两组垂直节理。沿3组垂直节理的风化、侵蚀,控制了黄石寨景区周边的峭壁、悬崖。
图3-8金鞭溪景区峰林面的垂直节理
图3-9金鞭溪景区节理统计图
图3-10金鞭溪景区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图3-11黄石寨景区峰林与山顶面
在百丈峡景区,近水平的浅红色块状砂岩中发育主要发育两组节理(图3-14~图3-16),一组走向NE—SW,另一组为NW—SE向。两组节理切割岩层,沿两组节理缝的追踪风化侵蚀,控制了峡谷地貌的形成演化。
图3-12黄石寨景区节理统计图
图3-13黄石寨景区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图3-14百丈峡景区垂直节理面的擦痕
在百龙电梯附近发育3组垂直节理(图3-17~图3-19),一组走向NW—SE向,第二组近SN向,第三组NEE—SWW向。3组节理相互切割,将岩层切割成一个个柱状块体,沿垂直节理缝的破坏,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侵蚀,逐渐形成陡崖,在侵蚀和崩塌作用的联合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岩柱,形成峰丛地貌景观。
图3-15百丈峡景区节理统计图
图3-16百丈峡景区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图3-17百龙电梯旁边发育的垂直节理
图3-18百龙电梯附近节理统计图
图3-19百龙电梯附近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黄河石林景点介绍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它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
张家界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成了本区域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
面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张家界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景泰县东寨镇境内,距景泰县城28公里,因其处于黄河峡谷之中、自然景观独特而闻名全国。
黄河石林地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距白银70公里,兰州160公里,中川机场120公里,宁夏沙坡头170公里,引产390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形成于距今210万年前下更新统五泉山组砾岩,是一处主要由新构造运动控制,雨洪冲蚀、重力崩塌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
它的形成演化过程清晰的记录了青藏高原抬升以来这一地区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是具有国际典型意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砾岩石林地质景观;是一座集地貌地质、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遗迹,为甘肃省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
黄河石林主要景点
景区核心景观—古石林群形成于210万年前的积砂砾岩层,由于新构造运动,雨洪侵蚀及重力崩塌,形成许多高80-200米的峭壁、岩柱组成的峰林和峰丛。十里长峡,如同画廊。奇峰绝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态,神妙无穷。或亭亭玉立,婀娜秀丽;或粗犷古朴,壮观恢宏。景区集中展现了纯天然、大构造、多层次的地质构造。
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时又受到风蚀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如窗棂的构造,在水蚀,风蚀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景观。
本文 山东三盐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x-salt.com/post/2433.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